集体化+社会化‖《生活与教育》啃读ing

3个月前 (02-05) 0 点赞 0 收藏 0 评论 2 已阅读

人是社会的产物,需要在关系中获得存在感,需要浸润于集体中才能“找到”自己。

没有一个人、一个团队、一个国家能够活成“孤岛”。

尤其是如今早已日新月异的时代。

大先生早在几十年前就说过,要在集体中发现儿童。

不止是因为儿童喜欢共同生活,共同游戏,还因为儿童的许多特长和禀赋都需要在共同的活动中才更容易被发现。

大人独自一人工作也好,宅家也好,都没问题,可大部分孩子就不行,他们喜欢“扎堆”,哪怕前一刻还是陌生的,几分钟功夫就能打成一片,玩儿得很嗨——小孩没有大人那么多的弯弯绕绕,他们单纯、直接,社交能力远在大人之上。

同时,在共同活动中,他们的合作、协调能力往往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磨合与提升。

我也是近期才恍然明白这其中的奥妙,也就尽可能多的放手,让孩子下楼去找小伙伴玩,之前我可是管得严、不撒手呢。

读《生活与教育》之“在集体中发展儿童”,我才深知,之前的做法是错误的,根源是教育理念太out!

是的,让孩子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去,只有在与他人(尤其是同龄人)的互动中,孩子才能快速进步、成长。

除了给孩子们创设多多的共同活动的条件和氛围,还得关注其健康状况。因为健康是生活的起点,也是家庭教育的起点。唯有健康这个“1”在前面站稳了,守住了,后面的一个个“0”才变得有意义。

让学校生活融入到社会生活中来。

大先生提出“学校生活只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同时谈及“化社会”和“社会化”两个术语。

朱永新教授解读之后,我对这两个词的理解又近了一步。

有“化社会”的能力,是指改造社会的能力;情愿“社会化”则是指让学校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

毕竟,学校生活是社会生活的起点,要善于从远处着眼,近处着手;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社会着眼,学校着手,用真精神去改造社会。

果真是字字珠玑呢!

以上内容,是啃读第五章《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第5-8节内容的小收获。


本文收录在
0评论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