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卖点》连载013:好功夫品牌吸引论

4周前 (05-24) 0 点赞 0 收藏 0 评论 1 已阅读

 接入正文 

品牌是一个利他的社会机制稻盛和夫的经营理念一直都在强调“利他”这两个字。稻盛和夫认为,一个团队或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员工,那么一个企业家是永远都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公司管理的目的也应该是为员工创造幸福。员工开心了,他们才会更努力,管理者也才会获得成功。俗话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想要获得别人的信任和支持,首先就要学会为别人着想。

在品牌建设中也同样如此。想要做好品牌,品牌就必须要学会为消费者着想。如今,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其实是平等的,品牌不懂得为消费者着想,消费者就只会为所欲为,不会尊重你。只有真心为消费者着想的品牌,消费者才会给予相应的回报,做到合作共赢。

稻盛和夫说:“利己则生,利他则久。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利他是一种高级的‘利己’。”所谓的“利他”,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墨子在《商之道》也说过类似的话:我有利,客无利,则客不存;我利大, 客利小,则客不久;客有利,我无利, 皮之不存,毛将安附?客我利相当,则客久存,我则久利!

这说明了利他主义真正看中的是长期利益,愿意去帮助他人,为他人提供价值,而为他提供价值的人,往往最终也会回馈到他身上,做品牌不就是为了获得长期的利益吗。

有一个这样的故事。大卫安德森和吉姆墨菲一起到铁路公司工作,20年后,吉姆成了公司总裁,而大卫仍然是普通工人。同事好奇地问其中的原委,大卫感慨地说:“二十多年前,我只为每小时1.75美元的薪水而工作,而吉姆墨菲却一直是为了这条铁路而工作。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我们心存利他之心,得到的远超我们想象。

品牌也如此,你心中一直有消费者,你得到的就远超想象了。做品牌时,如果只关注自己的利益,那最多得到的只是少量的钱财。但如果我们关注的是客户的受益点,那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钱财,还有口碑,信任和长期的利益。

所以品牌的本质是一个利他的社会机制,是消费者能够持久购买你产品或服务的机制。

那么这和吸引有什么关系呢?

品牌吸引论:品牌的本质是对消费者产生吸引力

获得消费者的信任,获得消费者的赞赏,获得消费者的喜爱和敬仰。

认识品牌吸引论,目的是掌握“创意吸引”的方法论,懂得在每个创意环节,都是为了吸引消费者注意去创作。一切品牌创意,都以吸引消费者为出发点,无论是品牌战略,商标,产品包装,广告,都必须围绕吸引消费者这个核心。

一切创意都是为了吸引消费者的关注。

获得消费者的关注,出发点是吸引消费者信任,得到消费者的赞赏和喜爱,然后进行购买消费。

首先是获得消费者的信任,这也是最基本的层次。如果一个消费者对品牌没有任何信任的话,消费者肯定不会有购买的产生;

其次是获得消费者的赞赏,让品牌成为个人身份、品味的一种标签和彰显;像汽车品牌宝马,奔驰,雀巢咖啡,喜茶这些品牌,是消费者品味的一种标签。最后就是获得消费者的喜爱,这点很多品牌都可以做到。如果你的品牌受到消费者喜爱,消费者就会用源源不断的购买行为来证明他们的喜爱。

最后,品牌顶端最高的层级是敬仰,消费者会将品牌符号看成是一种图腾式的东西,有强烈的追随感和拥护感。一般来说,很多高端品牌都具有这样的特点。比如说耐克NIKE、苹果Apple、古驰等,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品牌,其实都具有这种自驱动的吸引力,都可以称为高端品牌。这几个层级越高,品牌的能量和势能也就越高,它自驱动带来的销售增长也越高。

著名企业家乔布斯用吸引法则打造了闻名于世的苹果品牌,就在于他坚信“吸引法则经济”必将代替产品经济,世界从此必将进入吸引法则经济时代,在于品牌与消费者之间建立共鸣、相互吸引、制造出让消费者难忘的强大体验。他崇尚的Macintosh精神,其核心是一种鼓励创新、勇于冒险的核心价值观,这其实也是一种品牌精神吸引法。


本文收录在
0评论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