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易(镁粉块易捏助睡眠)

2周前 (04-24) 0 点赞 0 收藏 0 评论 2 已阅读

  53岁的刘先生失眠已经长达3年多了,每晚约睡1-2小时,严重的时候甚至整晚都睡不着,刘先生曾用过安眠药助眠,可是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多,助眠效果减弱,加上由于服药后经常第二天注意力难集中,记忆力减退,甚至偶尔出现心慌的症状,于是放弃使用。除了失眠,梦多外,刘先生还经常觉得神疲乏力,头昏头痛,口渴但不欲饮,食欲差,胃胀,记忆力减退,易出汗,自述日常喜欢吃甜食。
  前来就诊时,其舌象可见舌苔薄黄而腻,结合舌象、症状、年龄等,中医辨证考虑为痰湿互结,上扰清窍所致。实际上,日常生活中,也有不少失眠患者出现如刘先生这类情况,失眠的同时多伴有身体困重、易疲劳、头发及面部易出油,舌苔腻,易胃胀,稍进食则感觉饱饱滞滞等症状。
  其实这些症状很可能是“痰湿”郁积在体内所导致的。要想摆脱这些病症的困扰,需从根源入手。痰湿到底是怎样诱发失眠等病症的呢?乐启生中医团队的李秉杰主任认为,我们人体正常的昼夜节律是顺应大自然昼夜节律的,也就是祖国医学上所讲的“是夜则卧,卧则寐,昼则起,起则寤”,意思说的是,睡眠需要顺应天地的阴阳之道,夜晚的时候,阳气入于阴,阴阳沟通顺畅,自然夜卧顺利,没有失眠的困扰;但如果阴阳沟通道路阻塞,影响阳气入阴,就会导致阳气夜晚停滞于体表而不能入里,因此入睡困难,彻夜难眠。
  打个比方,我们把阳气比作一团火,代表着好动的、炽热的;而阴气则相当于冰水,代表着安静内敛的、寒冷的。正常来说,白天的时候,阳气在体表,阴气在体内,而到了夜晚则相反,阳气往体内走,潜藏起来。如果夜晚阳气不能顺利内敛,而是停滞在体表,我们的体表就如同被一团火包围,自然而然,就会“热”到睡不着。
  其中,导致“阳不入阴”或者“阳难入阴”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痰湿就是常见的一种。当我们的脾胃功能失调,一方面不能顺利运化体内的水湿,另一方面脾胃作为人体内“气”上下升降的枢纽,脾胃失调,就会使得本该往上走的清气不升,该往下走的浊气不降,时间一长,就会聚而生痰湿。
  痰湿郁积在体内,蒙蔽心窍,就会导致失眠。长期发展,痰湿还可以化生出“热”这一病邪,好比刚收割回来的谷物,堆在谷仓里,如果这时你把手伸进去,你会发现有种潮湿闷热的感觉。李秉杰主任指出,若痰湿蕴而化热,还多伴有头晕头痛,恶心胸闷,心烦口苦,食欲差,消化不良,便秘,舌苔黄腻等表现,睡眠则多表现为身困乏力却难以入睡,睡眠时易打鼾,醒后困乏不解,有恶心欲吐感。
  辨证求本,从根源解决失眠等困扰!针对上述刘先生的失眠等症,中医辨证为痰湿互结,上扰清窍所致,因此予以燥湿化痰调理,以二陈汤为基础方加减:陈皮、法半夏、茯苓、炙甘草、桂枝、玉竹、夏枯草、藁本、生牡蛎(先煎)、白芍;7剂,每日1剂,分早晚服。二诊:服上方后,刘先生自述失眠改善,可睡3-4小时,容易出汗明显改善,仍有多梦,头昏头痛,精神欠佳,食欲差,故调整组方,上方去牡蛎、夏枯草,加藿香、白芷,嘱咐继续服7剂。
  三诊:刘先生自述每晚能睡5~6小时,自汗已止,做梦减少,偶尔头痛,仍有食欲不振,腹胀,肢倦乏力,观其舌可见舌淡苔白,治以健脾益胃,方选用香砂六君汤加减。调理半月后,刘先生告知失眠等诸症已愈。祖国医学常讲“治病求本”,实际上即要求要针对病因、病机予以祛除,而不是针对表象,缓解痛苦。
  要想摆脱失眠困扰,减少反复,也需找到第一病因病机,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很多时候,失眠的病因病机通常是较为复杂的,比如痰湿内盛引起的失眠,会随着病程的发展,病机发生变化。李秉杰主任举了一个临床上常见的例子,如痰湿内盛,大多数初起时表现为身体困重,脘腹胀满,稍食生冷则腹泻,审证求因,是痰湿病邪内盛阻滞气机。
  但是由于痰湿病邪具有蕴久易于化热的特点,以及体质因素,气机阻滞,郁久化热,痰热扰乱心神,而表现为胃脘胀满,多梦易醒,心烦懊恼,胸闷痰多,舌红苔黄腻,此时已突出“痰热”的特性,因而这一类情况,第一病因是“痰湿”,随着病情的演变,实质病理因素演变为“痰热”,在实际调理过程中需要区分清楚,透过表象抓住病理因素。
  由此可见,调理失眠,需要找到失眠的病根,标本兼治,使体内的阴阳气血恢复正轨,睡眠才能恢复正常。以上相关内容表述望能让更多朋友受益,有需要辨证指导的朋友也可通过点击我头像进行私信。


本文收录在
0评论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