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来讲的什么故事(免费小说剑来)

2周前 (04-21) 0 点赞 0 收藏 0 评论 1 已阅读

  我觉得总管对于网文“文学性”探索的路子走错了,想的太深。诚然,一个作品具备哲思是“经典文学”必备的东西。但是,作为网文,更多应该是在人类欲望的情感体验中进行审美化与伦理化。网文作为“通俗文学”,一定不能够丢掉其依靠人类欲望进行情感体验的动力源泉,这是大众文学必备的东西。
  大众文学是为了满足这种需求才存在的。剑来的问题就是已经忽略了通俗文学,甚至可以说是忽略了小说最基本的剧情,而强行与哲思嫁接。显得生硬。导致后段结构失败。最关键的是,通俗文学的哲思是读者解释的,而不能是作者搬来的。因为哲思是没有对错的,无论批判或者赞美其实都是违背通俗文学所必须的人性欲望这个原则。
  也就是说,读者其实都想看西门庆办事风格,作者就是靠这个获得市场的。但是,你不能为了将作品提高思想性就不停跟读者说——西门庆不是好人啊。这样读者太难受了。你只能在合适的时候,给西门庆一个悲惨结局表达你的态度。 读者读懂了,圆满了,你赚到钱了。至于这种批判的力度能不能达到哲思的程度——作者只能尽力而不能强求。
  而且,总管心太大了,他想在书中埋伏的哲思是儒家几千年的精神。但其实,这个讨论在专业的哲学史上也是没有答案的。这就很难自圆其说了。与之相反的就是。剑来/诡秘之主之前的时代,大多网文只注重了主角的进阶(读者“爽”的需求),而忽略了伦理的补偿。这是两个极端。
  同时、技巧性也有问题,我不知道总管把陈平安关在剑气长城是怎么想的,难道在总管设计的节奏里,这段情节只是一个发展阶段而不是一个高潮阶段么?开始-发展/转折-高潮-结尾。任何小说情节都没有脱离这个叙事。如果现在的情节只是一个发展的阶段,那么明显这个节奏太慢了,甚至已经低于读者的心理接受度,读者无法预感人物要做什么,也就无法去做心理建设,也就失去体验感——这不仅仅是拖沓,而是作为发展剧情的主角以及主要角色被作者控制太多了,失去了主动性。
  出现一种没有事可干的逻辑问题。这个问题其实在书简湖问心就已经有了苗头,因为书简湖情节的主要驱动力是一个功能型的角色,使得主角去补偿,从而发展出情节,而不是主角去行动、决策,是被拖着走的。这才是有些读者脱坑的关键——而不是所谓双不双标,事实上这段剧情在逻辑上是通畅的,只是作为网文来说,与读者期待不合,太别扭。
  网文的功能角色必须是为主角服务的——如果功能角色让主角受损,就必须安排一个补偿机制——比如,杨过被郭芙砍了臂膀——他就会马上遇到神雕。令狐冲被岳不群陷害——学会吸星大法。其次,无法将剧情发展下去还有个根本原因就是——人设问题。还是那句话,总管野心太大了。
  陈平安的性格设定太复杂。其实这是最不可取的。又是个读书人,又是个小夫子,还得是个剑客。这种完全矛盾的性格设定会让读者迷惑,也会让作者无法把握——到底是用那种性格去做出行动从而推动剧情。金庸笔下那些内向主角,譬如袁承志、郭靖、张无忌。作者必定是要安排一个外向的伴侣去给他找事做,如黄蓉,温青青,赵敏。
  不仅解决内向主角太过沉闷而活跃气氛的功能,而且可以推动剧情。除了性格问题,还有一个就是——行动目标。 陈平安没有一个强烈的行为动机,所谓“道心”,在以往的网文中大概表述就是至高力量,而在剑来中,成了“问心”。而问心这个目标太虚了——陈平安在菩提树下打坐一万年也许就顿悟了——但这能构成小说么?最后,笼中雀,山水郎直到书简湖。
  无论人物描写还是叙事文笔已经到了网文的一种天花板,但到了陈平安再赴剑气长城,总管居然选择抛弃前面塑造的所有人物与矛盾,而安排新的反派。这就是一种割裂感。甚至——把一个赚尽眼泪的齐先生拉出来再用一次——不管前面有没有伏笔,我看到这里只有一种被欺骗感情的感觉。
  哪怕你让左右、阿良、宁姚或者顾璨甚至老秀才或者随便谁谁单枪匹马叉上十二把刀,去剑气长城喊一声“阿苏勒,我来救你了”这也行啊,死一个也行啊。为什么要把齐拖出来?不知道总管会怎么样收尾,如果还是要关着陈直到理清“讲道理”的逻辑,我猜测是大概率烂尾,甚至太监。
  如果陈最终还是靠剑讲道理,那这本书前面讲的道理就可笑了。太难了,个人觉得剑来依旧是本超越绝大多数网文的网文,与诡秘一时瑜亮的。也谈不上失望,只有无奈。


本文收录在
0评论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