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吗(中国皮影戏是非遗吗)

2周前 (04-20) 0 点赞 0 收藏 0 评论 2 已阅读

  在我还小的时候,曾经有一段时间一直体弱多病,为此,祖母请了戏班子专门在我家演出了一场皮影戏,说是能够驱邪避难,改善命运。那一场皮影戏据此已经有二十余年,早已经不记得其中的内容,唯一还留在脑海的,是当时喧闹的人群以及繁复的乡村习俗。当然,我的身体并未有大的好转,依然羸弱多病。
  皮影戏已经成为一个暴露年龄的事物,即使是曾经见过皮影戏的人,恐怕对他的印象也已经淡薄了吧。事实上,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艺术表现形式,皮影戏已经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皮影戏中用人来操作的皮质人形,称为皮影,皮影染色上油,然后通过籽油灯光照射,在幕上出现皮影的影象,皮影一般高约一尺,身上有若干关节,用胡琴弦连结,安装三至五根细竹杆,表演者在幕后操纵,通过灯光投影,讲述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忠臣良将和奸侫小人的故事,人世的悲欢离合都在这小小的幕布后上演。
  传西汉时期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武帝甚是背痛终日不理朝政,朝中大臣恐慌。一日朝中大臣李少翁出行,在路边看到一个小孩拿着布娃娃玩耍,本就没心情的他看到了布娃娃映在地上的影子恍然大悟,想到了宽解武帝的办法。于是他命人用棉帛剪裁成李夫人的样子。
  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皇帝观看,武帝看到了日思夜想的李夫人龙颜大悦,皮影戏由此发展下来。由于流传地域广阔,在不同区域的长期演化过程中, 中国皮影戏形成了不同流派,各大流派将地方戏曲、曲艺、民歌小调、音乐体系的精华,都吸收入了自身的音乐唱腔风格与韵律之中。
  有弦板腔、沔阳皮影戏、海宁皮影戏、冀南皮影戏、孝义皮影戏、阿宫腔、复州皮影戏、凌源皮影、陆丰皮影戏、华县皮影戏、唐山皮影戏、华阴老腔、环县道情皮影戏、等等不同流派。在这虹彩般炫目的皮影戏地图上,蜀地皮影,毫无疑问是一条尤为鲜艳的色带。清中期的四川学者、戏曲理论家、诗人李调元在他的《影灯戏》诗中,这样描述乾隆晚期绵州农村皮影戏班演出的情景:“翻覆全凭两手分,无端钲息又钲闻,分明夺地争城战,大胜连年坐食军。
  ”2011年,中国的皮影戏入选世界非遗文化名录,对于皮影戏来说,这也许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这代表了这一艺术表现形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遗忘,以至于我们必须专门耗费心力去保护他。


本文收录在
0评论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