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视力表要用e字(视力表上为什么要用E这个字母)

2周前 (04-19) 0 点赞 0 收藏 0 评论 1 已阅读

  我们从小到大体检所用的视力表都是由「E」组成的,但大多数人不知道为何是E这个首字母?而没有视力表的古人是怎么选择眼镜的?我们的视力表是如何震惊中外的?19世纪中期的欧洲,近视与远视镜已经相当普及,制定一个工具让视力测量标准化成了一件十分有必要的事情。
  1862年,荷兰眼科医生赫尔曼·史奈伦发明了标准视力表。视力表主要检查的是中心视力,即检查视网膜黄斑区中心凹视敏度,从而可简单迅速地了解到视功能的初步情况,对眼病的临床诊断治疗有重要意义。
视力表是根据视角的原理设计的。所谓视角就是由外界两点发出的光线,经眼内结点所形成的夹角。
  正常情况下,人眼能分辨出两点间的最小距离所形成的视角为最小视角,即一分视角。视力表就是以一分视角为单位进行设计的。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沿用「E字形视力表」,而其他国家则有不同的选择。比如日本采用的是兰氏环形视力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C表」。「C字形视力表」是国际通用视力表,检测对视力有高度要求的职业人员。
  我国在招收飞行员时所采用的标准就是C表。而美国则是沿用了最初版本的「史奈伦视力表」,上面由各种拉丁字母组成。
1952年中华医学会第九届大会通过使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我国开始全面采用小数制视力表。但在实践中,人们发现国际标准视力表存在不少缺陷。
  比如从0。2到0。1与1。0到0。9相比,近视递增的程度是一样的,但0。1比0。2大1倍,而0。9比1。0仅大1/9,检查表上明显存在误差。1958年,我国著名眼科专家缪天荣终于成功研制出「对数视力表」及「五分记录法」。这种视力表的核心在于将视力和视角设定为对数关系,因此被认为是一种最符合视力生理、而又便于统计和计算的视力检测系统。
  当「对数视力表」在罗马第25届国际眼科大会上亮相时引起了轰动,各国也开始采用视角的对数来设计视力表。相比于美国的「史奈伦视力表」,我国的「E表」更适用于无法顺利阅读拉丁字母的人群。史奈伦视力表也不适合加平面镜,平面镜专用的话往往要反着印,而且拉丁字母的轮廓,增大了猜对几率,而E表则不存在这些问题。
  E表还有一个好处在于能够帮助判断测试者是否散光,如果能看清左右E,而看不清上下E,此人就有可能是散光。
据文献记载,眼镜在元代就从西域传入我国,那古人是怎么选择眼镜的呢?明朝末年,有一个人叫孙云球,他早年到我国早期的眼镜制作中心杭州学习制镜技术,并在那里学到了利玛窦等人带来的科学知识,最后研究出了「磨片对光」技术,能根据眼疾患者的情况而随目配镜。
  随着这种技术的普及,眼镜也终于走进寻常百姓家。


本文收录在
0评论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