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就能开单,我喜欢这世俗里的成功……

3周前 (05-22) 0 点赞 0 收藏 0 评论 2 已阅读

直播就能开单,我喜欢这世俗里的成功……

我热爱这滚烫的人生,我渴望着世俗里的成功。

从一开始注册账号做自媒体,无论是在文章中,还是在与文友的聊天中,我都是毫不掩饰地表示,我想在网络上赚钱,想通过网络寻找机会,拥有更多可能性,内心深处很想成为自由工作者,想下半辈子过得轻松一点。这是我当年走上写作之路的主要原因。

我知道,有太多的人,有着文人的清高,内心很渴望赚点钱,但是又不想承认,于是,就在一直自我内耗,活得纠结又拧巴,也可以说是放不下的假清高,当然,不可否认也有人真是清高到极致的。

但在这方面,我不曾有一点纠结,也就多出了许多精力死磕自媒体。

用贬义词来形容,可以说我是世俗,把文字当工具,有功利心。

用褒义词来形容,就是真诚实在,坦诚率性,不做作,不装。

想起周冲曾写过以下一些话:

中国人最喜欢将情怀与道德,绑架在他人身上,绑着绑着,人人皆自带牢笼,成为行走的套中人,活在面具和伪装之中,以至于真实地承认自己做某件事情,是因为利益或切实的好处,都觉得不体面,不高级。

当年阎连科写作的初期,他的动机就是想调到北京,因为他看到张抗抗通过写小说,成功进了城,于是苦练笔,勤写作,最终达成所愿。

莫言写作的初心,只是为了每顿能吃上饺子。在粮食匮乏的当时,饺子成了闪着诱惑之光的圣物,因为这个目标,他走上了写作之路。渐渐地,饺子吃上了,北京调进去了,房子买了,诺贝尔文学奖拿到了。

知名作家余华,他走上写作之路的原因,同样不高大上。写作之前,余华是一个牙医,手握钢钳,每天拔牙8小时。干了5年以后,他观赏了数以万计的张开的嘴巴,感到无聊至极,后来看到对面文化馆的人终日无所事事,在大街上晃来晃去,羡慕不已。人家告诉他:这是我的工作。他也想这么晃荡,于是想进文化馆。

进文化馆,只有三条路可走:1是画画,2是作曲,3是写作。他别的都不会,只有写作,貌似可以试一试。这一试,就试进了文化馆。上班第一天,他故意迟到2小时,结果发现自己还是来得最早的人。

余华乐坏了,心想,这地方真是来对了。

而不是写作的初衷,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我的一个95后朋友,她也是做自由职业者几年了。上次,我问她,生活可自律?她说自己就是爱睡懒觉才做自由工作者的,她这几年每天都是睡到上午10点自然醒,晚上是12点多睡觉。

我大笑,你这说得好真实随心啊!当多数人喊着早起、要自律的口号时,你却说睡到十点钟才起床。就是不想起早赶公交地铁奔波,才辞职做网络自由职业者的,真是爽快人。

不过,这位朋友,她在多方面有基础积累,她晚上做事效率高,月营收还能达到4到6万元+,超过了她之前上班时的所得。

上次,在直播间有人问我。

你是因为热爱文字而选择了写作?还是因为想赚钱而选择了写作?

这还真是把我问倒了,我能说自己都不知道如何回答吗?

如果说我不爱赚钱,我可说不出这么假的话,言不由衷,心口不一。

如果说我不爱文字,那这也不是真话。我若一点都不爱文字,如何持续写作9个年头呢?如何能持续阅读,一本本地写书呢?

没有必要外出时,我能做到天天在家读书写文,外人感觉真宅,我却觉得心有繁花在盛开,乐在其中。

如果说我不爱文字,为何当年在服装厂当流水线工人时,我喜欢见缝插针地摘抄好词好句,记录歌词和名人名言?又没有人让我这样做,何况当时的环境让人感觉每天都那么累,觉都不够睡。

每次我只要看到白净的口袋布,就心生欢喜。凡是有一点样品用不上的,我就满怀喜悦地一点点认真地整理摞起来,当作笔记本用,哪怕有一点点空,我也自然而然地在上面写写画画,享受着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

厂里有同事说我说话喜欢文绉绉的,其实我自己并不觉得。还有同事说,你们这宿舍里的人,真好玩,下班这么晚了,还不早点睡觉,不是在看书,就是在练字。

甚至还有人说,你再怎么看书,几年一过,还不是一个村妇吗?我依然忙里偷闲时,能看几句是几句,能写上几个字是几个字。

再后来,我人生拥有了第一部诺基亚蓝屏手机,当年信息只能存上70条,否则就提示内存满了。我只要看到文采好、押韵又有内涵的内容信息,我必须把那条信息摘抄在笔记本上备份后,才舍得一条条地删除,很多短信内容,我都能倒背如流。

那年那月,我可不曾想过(也压根不敢想)自己未来会成为自由写作者,别人眼里的职业作家,只要有网络就能随时工作,不受时间空间的局限,还能获得职场上高层才能拥有的收入待遇。

其实,我就是热爱生活,热爱这美好的人间,不管生活给予我的是阳光雨露,还是风霜雨雪。

我当然也热爱文字,也热爱一点点地靠自学摸索成长,不管前路是如何漫漫远兮。

我更热爱这世俗里的成功!我既要月亮,又要六便士!

想不用朝九晚五,还可浪迹天涯!

不负岁月,不负韶华!

(大大方方地谈钱,合情合理,合乎社会规范就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生活)


本文收录在
0评论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