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有哪些

3周前 (05-12) 0 点赞 0 收藏 0 评论 2 已阅读

  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又名“三月节”或“踏青节”,也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这时一派生机盎然的春天景色,大江南北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清明节的习俗有哪些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祭祖扫墓祭祖扫墓,这是清明节的主要习俗。清明节纪念祖先有很多种形式,扫墓是最早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并且随着社会的进步,也逐渐在简化形式。
  2、放风筝这也是清明节人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无论小孩还是大人,都喜欢放,无论白天还是黑夜,也都可以放。在过去有人把风筝放上天空之后,就把牵线剪断,任凭风筝飞到天涯海角,据说这样可以除病消灾,给人带来好运。3、插柳据说插柳的风俗,是为了纪念农事鼻祖神农氏的。
  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能活,生命力非常强大,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4、蹴鞠蹴鞠是一种皮球,用皮革做成球皮,里面再用毛塞紧。蹴鞠其实就是我们中国古代的一项足球运动,只是与现在足球的规则不同而已。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非常喜欢玩的一种游戏,传说是黄帝发明的。
  5、踏青踏青,也叫春游,是民间长期保持的一种清明习俗。清明时节,春回大地,满眼绿色,自然界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出外郊游的好时光。6、拔河拔河这项活动,发明于春秋后期,开始流行于军队当中,后来逐渐流传到民间。开始的时候不叫拔河,而叫“牵钩”、“钩强”,到唐朝的时候才开始叫“拔河”,并且成为清明节习俗的一部分。
  清明节祭祖扫墓、追念先人功德的活动,与中国文化深层的祖先崇拜、孝的文化之间有着深刻的关系,而这种文化正是中国社会几千年来得以和谐稳定发展的支柱,有助于在古人与今人、前人与后人之间建立和谐的代际关系,进而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这也是清明节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民间根基。
  


本文收录在
0评论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