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心念念的母校

1个月前 (05-05) 0 点赞 0 收藏 0 评论 47 已阅读

2024年在不知不觉中,不声不响地走完了100天。

明儿个开始的第101天,离高考,以及随后就到的中考,也是越来越近了。

在考试中度过的一代又一代,生生不息。

我毕业的那所小学,很早以前就没有了。

据说是学区内的孩子少了。

生源不足,迫不得已,附近的几所小学,撤的撤,合的合。

原址上重建了一大片居民楼。

陪伴了我五年的那所中学,还在。

时至今日,我的母校仍然是全吉林市参加中考的考生们,趋之若鹜的热门。

几十年过了,热度从没减过。

站在学校对面的居民楼里,可以一览无余地把整个学校尽收眼底。

从大操场到教学楼,整体轮廓没有任何变化。

如果说有变化,大概是我们自己心里的那种感觉:瞅着上学那会儿,很高很高的教学楼,矮了许多。很大很大的操场,小得有些可怜了。

初高中分开以后,这所中学就变成了单纯的初中。

现在这所学校在当地,仍是一所远近闻名的名校。

我们那个时候,中学五年,初中高中是没做细分的。

一直想回到带给我美好时光的那里去看看,但是,过去的小几十年里,竟然一次也没能成行。

尽管我如今的工作单位,与母校的直线距离,也不过才二三公里。

前两年,终于与几个同学一起,回到了学校。

在这之前,有两次路过学校门口,每次都驻足停留了一支烟的功夫。也总想找几个同学一起来这看上一眼。

但是,不是非常确定,有多少同学,跟我一样,有回母校走一走,看一看这种想法。

只好独自站在学校的大门口,远远地望上一眼,曾经给了我许多快乐时光的那间教室的窗子,便草草地离开了。

尽管只是一支烟功夫的伫立,眼前这个院子里与我有关的过往都历历在目。

五年的中学生活中,从一个懵懂的只有12岁的少年,到一个17岁基本上完成了世界观构筑的青年,在这个院子里基本完成了关于美与丑、好与坏、是与非,从“认识”到“认为”的全部过程。

尽管那个时候,还没有“三观”一说。

只是知道,这些后来被有些人说得头头是道的东西,大概可归结为世界观的一部分。

校园里从室内到室外,所有角角落落发生过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像深深刻在了脑子里一样,闭上眼睛都会想得起来。

也就是在那香烟缭绕的几分钟的时间里,从校园里跳出来的第一记忆,便是那个令全校师生瞩目,当然更是改变了我一生的那面红砖墙。

四十几年前,在那面墙的显著位置,曾经贴着的那张普通的大红纸上,有教我们语文的夏老师,用他那独具特色的柳体楷书,清清楚楚地写着那年全学校考上大学所有同学的名字。

那个年代,题头不叫榜单,而叫喜报。

当然,这个院子也留下了因为调皮捣蛋,而被老师狠狠教训过的记忆。

还好,前年冬天,跟我有同样想法的几个同学,约在一起,回到了阔别了四十多年的母校。

当时,学校正在搬迁。区里为学校重新选了址。

据说,规模不小。

年轻帅气的王勇校长,本来想打算开着他自己家那台新款GL8,拉着我们几个同学,一起去新校址看看的意思。

该说不说,王勇校长那可是真心实意地在请。这一点,我们几个同学,也可以一眼看穿。

可分得清眉眼高低的我们,是绝对不会在人家最忙碌的状态下,再给人家添麻烦的。

走出了心心念念了好久好久的母校的大门,几个同学返程的路上,走出去很长一段路,都没人开口讲话。


本文收录在
0评论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