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嘲笑美国性别很多?

2个月前 (02-05) 0 点赞 0 收藏 0 评论 1 已阅读

中国在上个世纪前半个百年中认定的民族有五个分别是: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

建国初期一直到1954年第一次认定之前,公认变成了十大民族:汉、蒙古、回、藏、维吾尔、苗、瑶、彝、朝鲜、满。

1954年认定之后又加了:壮、布依、侗、白、哈萨克、哈尼、傣、黎、傈僳、佤、高山、东乡、纳西、拉祜、水、景颇、柯尔克孜、土、塔吉克、乌孜别克、塔塔尔、鄂温克、保安、羌、撒拉、俄罗斯、锡伯、裕固、鄂伦春等。

1964年认定后总数增加到53个。

1984年时认定的总数增加到56个,形成了现在基本的民族共识。

但是截止至第十次人口普查,中国依然有640101人为未确认民族,不属于上述的任何一个56个民族之一。

你或许说不清楚也不知道这些未认定民族的起源和文化定义,甚至连他们的自称也从来没有听到过,但这并不代表这64万人在中国不存在。

民族认定的工作做了,于是就有了更多的民族,没有做那就只会有五个民族。

性别认定的工作也是。研究过97种性别的同学应该就会发现,不同民族间对于同一类人的称呼在性别认定里是分开的,因为不同文化生态或许相似,但是放在具体的文化环境中常常会因为细微的差别而占据不同的文化生态位。就像是怒族和纳西族的认定也是不同的一样。

如果文化认定工作更加细致,那么一个族群内部也会有很多细分的亚群,如兰坪、丽江、永胜的普米族自称“普英米”;宁蒗的普米族自称“普日米”或“培米”。这些都是基于主观的生活习惯和文化认同进行细分的。

那为什么要把民族划分这么细致呢?

虽然很多民族生活的地理环境一致,但是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诸如生活习惯、历史地缘矛盾等没有办法完全相融。最典型的就是饮食问题,吃不吃猪肉这种,虽然很多是主观生活习惯因素导致的,但是心理上的不适却是客观存在的。

所以我国一直积极推进民族认定工作,来实现对于各个民族认同的尊重。

那如果你问“明明不分多好,我也是十四亿分之一,我怎么没感觉到之前有对民族不尊重?”

如果您没有感到不尊重往往是因为你的所属民族在国内处于主体地位,于是在生活习惯、主管认同方面占有主要话语权,所以没有感觉到不尊重。如果您出国后,这种主体地位消失,那您很有可能就会体验到别的国家的主体民族对您的不尊重了。

性别认定的工作也是如此,而且这类工作被世人所承认的关键性文章还是中国科学家领衔在1995年完成的。

现任中科大生命学院教授,中科院脑功能和脑疾病重点实验室主任的周江宁,当时还在荷兰读书,期间就在nature发表了举世瞩目的论文A sex difference in the human brain and its relation to transsexuality(DOI: 10.1038/378068a0)揭示了跨性别人群大脑结构与顺性别人群的客观差异。这一篇文章直接扭转了当时还在对跨性别猛烈炮轰的西方国家的观点,被评为20世纪影响最大的百篇论文之一。

因为文章第一次证明了,人类确实从意识角度不止有两个性别,而且有着非常明显的客观生理基础。随后学界开始跟进相关研究,发现了更多打破之前常识的新结论。于是在生理基础与文化差异的共同作用下,一种全新的性别分类方式被构建出来并被不断填充。

如果确切知道是错的那笑一笑无可厚非,但是其实现在并不清楚这到底是对还是错,而且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表明人好像就是有这么多奇怪的性别。

一个正常人不会因为自己住在南方没见过雪,就嘲笑天上会下雪这件事。所以觉得这种东西不好笑其实也是正常的。


本文收录在
0评论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