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影响天气认识的三大误区 人工影响天气的原理是什么

4周前 (03-23) 0 点赞 0 收藏 0 评论 3 已阅读

导语:在当今社会,人们对于人工影响天气的认知存在着一些误区,这些误区影响着我们对天气的理解,并且近年来频发的极端天气事件可能与自然气候周期有关,而非完全由人类活动所致,下面就去看看人工影响天气认识的三大误区和人工影响天气的原理是什么吧!

人工影响天气认识的三大误区

污染

催化剂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吗?

首先要知道,人影作业采用的催化剂主要是干冰(固体二氧化碳)、液氮、碘化银等,这些催化剂具有很高的成冰能力,每次作业只需要少量。以常用的冷云催化剂来说,干冰、液氮汽化后成为二氧化碳和氮气——都是空气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它们都是“生态安全催化剂”,当然不会污染环境。

另外,长期监测发现,飞机人影作业和火箭人影作业等使用的碘化银用量非常小,作业区域水体和土壤中积累的银离子浓度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浓度。所以,正确使用人影催化剂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人影作业会把下游的雨“打跑”吗?

再说人影炮弹把雨“打跑”的问题。遇到大范围降水过程,云中所含的水汽是不断补充的,云系随上升气流的变化而不断更新。

在每次降雨过程中,云中的水汽都是充足的,人工催化增雨量相当于降水的一小部分,所以,人工催化作业对水汽通量的影响非常小。

实际上,在一定距离之外,下游降水的云体往往不是上游催化的云体。云带是由较小的云体组成,云体不断生消更新,不会像河水那样,上游截留,下游就会减少。

为了检验上游人工增雨作业对下游降雨量的影响,科学家先后在澳大利亚、美国、以色列、瑞士等地开展了人工增雨随机试验。统计结果表明,在催化区的下风向地区,降水量同催化区一样是增加的。目前,尚未有证据表明上游地区的人工增雨会减少下游地区的降雨量。

当然,人影效果评估问题几乎称得上是世界性难题,随着人影规模化作业在未来的不断增加和发展,气象工作者对人工增雨、消雨可能带给下游的影响会保持密切关注,并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乌云

人工增雨是想增就能增?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是有前提条件的,首先要有云,有云才有雨,但不是所有的云都有降水潜力,只有那些云水资源丰富的云系才有开发利用的价值。一般来说,云层厚度要大于2公里,对冷云而言,云中要有过冷水含量较丰厚的区域。其次要有降水天气过程,有水汽输送和上升气流区。人工影响天气主要对地形云、对流云、层状云、积状云和层积混合云进行催化剂播撒作业,要选择合适的作业时机、合适的作业部位、合适的催化剂量,作业才有实际效果。我国人工增雨作业主要集中在春夏秋三季,人工防雹作业主要在夏季初秋,部分地区开展冬季人工增雪作业。因此,人工增雨并不是想增就能增的。

人工影响天气的原理是什么

人工影响天气的原理主要基于对大气物理和化学过程的干预。

这项技术包括使用飞机、高射炮或火箭等工具向云中播撒催化剂,如碘化银、盐粒子等,以此来影响云的形成和降水过程。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自然降水的基础上增加降雨量,防御冰雹,消散雾气,或者减少降雨。向云中播撒催化剂可以促进云滴的增长和碰并,从而增加雨滴的数量和质量,促进降水。

此外,人工影响天气还需考虑云的性质、高度、厚度、浓度和范围等因素,以实现最佳的干预效果。

来源:天气预报网


本文收录在
0评论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