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与现代节日都在这里了(完整版)

1个月前 (03-19) 0 点赞 0 收藏 0 评论 1 已阅读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样,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中国人不可不知。我国古代的这些节日,大多和天文、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这从文献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历》、《尚书》,到战国时期,一年中划分的二十四个节气,已基本齐备,后来的传统节日,全都和这些节气密切相关。

节气为节日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大部分节日在先秦时期,就已初露端倪,到汉代,中国主要的传统节日都已经定型,人们常说这些节日起源于汉代,汉代是中国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政治经济稳定,科学文化有了很大发展,这对节日的最后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节日发展到唐代,已经从天地祭拜、祖宗禁忌的气氛中解放出来,转为娱乐礼仪型,成为真正的佳节良辰。从此,节日变得欢快喜庆,丰富多彩,许多体育、享乐的活动内容出现,并很快成为一种时尚流行开来,这些风俗一直延续发展,经久不衰。

一、 中 国 传 统 节 日:

• 除夕(腊月的最后一天) • 春节(立春日) • 元宵节(正月十五日)

• 寒食节(清明前一天) • 清明节(春分后十五日) • 端午节(五月初五)

• 七夕节(七月初七) • 中元节(祭祖七月十五日) • 天医节(八月初一)

• 中秋节(八月十五日) • 重阳节(九月九日) • 寒衣节(祭祖十月初一)

• 元旦(1月1日) • 花朝女儿节(二月十二) • 上巳节 (轩辕圣诞三月三)

• 妇女节(3月8日) • 母亲节(孟母四月初二) • 劳动节(5月1日)

• 青年节(5月4日) • 男孩节(端午五月初五) • 儿童节(6月1日)

• 建军节(8月1日) • 父亲节(老窦节8月8日) • 国庆节(10月1日)

• 教师节(至圣先师孔夫子诞辰10月9日)

家祭勿忘告乃翁,诸君莫忘祭祀日。

1.与先人相关的日子 

1.1先人每年的忌日(重要祭祀日)

1.2先人去世后的第七天(头七日)

1.3先人去世后的第二十一天(三七)

1.4先人去世后的第四十九天(七七日)

1.5先人去世后的第一百天(百日祭)

2.传统家祭,拜祖日(上香、上供、拜礼)

2.1夏历年三十,除夕(除夕守岁 家祭祖,大三牲为牛羊猪的祭祀或素品)

2.2农历年初二(开年家祭,小三牲为鸡鱼猪或素品)

2.3阳历四月五日,清明节(清明扫墓烧纸、祭先祖以及高祖)

2.4农历五月初五,端阳节(男孩节、家祭、龙舟、粽子,悬艾、兰汤沐浴)

2.5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夏季的祭祖,晨午昏三次茶饭,历代祖先)

2.6农历八月十五,中秋祭月(家祭)

2.7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家祭、敬老)

2.8农历十月初一,寒衣节(祭祖节、烧冥衣,祭奠诸先人)

2.9冬月二十二,冬至(祭天,家祭始祖)北方饺子羊肉汤,南方汤圆,

2.10夏历 腊月初八,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猎兽腊祭,腊八节(祭祖)

祭祀礼仪:食物,纸钱,檀香,男左女右拱手抱香,庄重深色的衣裳等。

二、节日简介:

每年的第一个节气就是“立春”,人们通常叫“打春”。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种风俗,每年立春这一天,人们穿上节日的服装,抬着一头纸糊的大耕牛,载歌载舞上街游行。游行后,把纸糊的耕牛抬到县衙的公堂上,由县官亲自执鞭打三下,意思是:大地回春,赶紧耕种。

古代的春节,是指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时节,南北朝以后才将春节改在一年岁末。到了辛亥革命后的民国初年,改农历为公历[西洋历]后,便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直到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才正式把正月初一的新年定为“春节”;当然从尊重传统来说,当是正月是新年,春节是立春,除夕后的正月叫过年。

部分古代立春日诗词欣赏:

立 春 日 ---唐朝 李 远

暖日傍帘晓,浓春开箧红。钗斜穿彩燕,罗薄剪春虫。

巧著金刀力,寒侵玉指风。娉婷何处戴,山鬓绿成丛。

立 春 日 ---宋代 陆 游

江花江水每年同,春日春盘放手空。天地无私生万物,山林有处著衰翁。

牛趋死地身无罪,梅发京华信不通。数片飞飞犹腊雪,村邻相唤贺年豊。

汉 宫 春·立春日 --- 宋代:辛弃疾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

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辨,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

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立 春 日 感 怀 ---明代:于谦

年去年来白发新,匆匆马上又逢春。关河底事空留客?岁月无情不待人。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孤怀激烈难消遣,漫把金盘簇五辛。

汉代以冬至为&34;冬节&34;,为:日南至,又称亚岁,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34;贺冬&34;,官方例行放假,官场流行互贺的&34;拜冬&34;礼俗。《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34;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34;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34;安身静体&34;的节日。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34;冬至郊天&34;。

在汉代,正月十五已被用作祭祀太一天帝、祈求福佑的日子。后来古人把正月十五称“上元”,七月十五称“中元”,十月十五称“下元”。最迟在南北朝早期,三元都是要举行大典的日子。三元中,上元最受重视。

&34;上巳&34;最早出现在汉初的文献。《周礼》:&34;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34;,春秋时期上巳节已在流行。上巳节是古代举行&34;祓除畔浴&34;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论语》:&34;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34;

宋代以后,理学盛行,礼教渐趋森严,上巳节风俗在中国文化中渐渐衰微。另外,三月三上巳节与九月九重阳节相对应,汉刘歆《西京杂记》:&34;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34;一个在暮春,一个在暮秋,踏青和辞青也随之进入高潮。

五月端午男孩节,日本还保留着悬挂鲤鱼旗迎接男孩节,期盼与祝福家中的男孩健康成长,人们制作一些大鲤鱼,高悬于立在屋前的长竿上,迎风飘扬。又因鲤鱼逆水而上,象征着勇猛顽强,激励男孩子们在人生的征途上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祝贺男孩子茁壮成长的节日,与花朝节是女孩子的节日一样了。

这个在中国早已经淡化了端午节放鲤鱼型风筝的习俗,其实起源于“鲤鱼跳龙门”的传说。鲤鱼每年三、四月都要聚集在黄河中游的龙门处,如果能逆流而上,越过北山的瀑布,就能出人头地成为龙.那一条条迎风而起舞的鲤鱼,真正的表达了长辈们望子成龙的心情。

三、夏历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表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由于中国农历是一种&34;阴阳合历&34;,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但中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34;二十四节气&34;,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

二十四节气的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在月首的叫做节气,在月中的叫做“中气”,所谓“气”就是气象、气候的意思。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二十四节气诗表达

1.立春(四季寒来暑往)

东风带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万物苏萌山水醒,农家岁首又谋耕。

2.雨水(降水量)

南湿北冷两交锋,乍暖还寒斗雨风。一夜返青千里麦,万山润遍动无声。

3.惊蛰(物候)

一声霹雳醒蛇虫,几阵潇潇染绿红。九九江南风送暖,融融翠野启春耕。

4.春分(四季 3.20白昼平)

风雷送暖入中春,桃柳着装日日新。赤道金阳直射面,白天黑夜两均分。

5.清明(物候)

年欢未尽又清明,雨燕声咽柳失魂。寂静青山人陡涌,冥钱纸烛祭先陵。

6.谷雨(降水)

雨频霜断气清和,柳绿茶香燕弄梭。布谷啼播春暮日,栽插种管事诸多。

7.立夏(四季始)

南国似暑北国春,绿秀江淮万木荫。时病时虫人撒药。忽寒忽热药搪人。

8.小满(农事)

江南沃野过插秧,江北麦麸便灌浆。西子湖边人好客,茶商后脚款丝商。

9.芒种(农事)

艳阳辣辣卸衣装,梅雨潇潇涨柳塘。南岭四邻禾壮日,大江两岸麦收忙。

10.夏至(四季)

火轮渐近暑徘徊,一夜生阴夏九来。 知了不知耕种苦,坐闲枝上唱开怀。

11.小暑(气温)

地煮天蒸望雨风,偶得雷暴半圆虹。旱南涝北新天壤,总有荷塘色味同。

12.大暑(气温)

日盛三伏暑气熏,坐闲两厌是蝇蚊。纵逢战鼓云中起,箭射荷花若洒金。

13.立秋(四季始)

一叶梧桐一报秋,稻花田里话丰收。虽非盛夏还伏虎,更有寒蝉唱不休。

14.处暑(气温)

一度暑出处暑时,秋风送爽已觉迟。日移南径斜辉里,割稻陌阡车马驰。

15.白露(降水)

衰荷滚玉闪晶光,一夜西风一夜凉。雁阵声声蚊欲静,枣红点点桂流香。

16.秋分(四季9.23白昼平)

暑退秋澄气转凉,日光夜色两均长。银棉金稻 千重秀,丹桂小菊万径香。

17.寒露(降水)

天高昼暖夜来凉,草木萧疏梧落黄。日享菊香播小麦,夜尝梨贝养脾肠。

18.霜降(降水)

一朝秋暮露成霜,几份凝结几份阳。荷败千池萧瑟岸,棉白万顷采收忙。

19.立冬(四季始)

北风往复几寒凉,疏木摇空半绿黄。四野修堤防旱涝,万家晒场备冬藏。

20.小雪(降水)

太行初雪带寒风,一路凋零下赣中。菊萎东篱梅暗动,方知大地转阳升。

21.大雪(降水)

万山凋敝黯无华,四面嘶鸣晃树杈。白雪欲求吟咏句,穿枝掠院演梅花。

22.冬至(四季)

西北风袭百草衰,几番寒起一阳来。白天最是时光短,却见金梅竞艳开。

23.小寒(气温)

冰封万里雪皑皑,径堵千重港口塞。昨日剪桃修几树,忽如一夜李花开。

24.大寒(气温)

蜡树银山炫皎光,朔风独啸静三江。老农犹喜高天雪,况有来年麦果香。


本文收录在
0评论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