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

3个月前 (02-12) 0 点赞 0 收藏 0 评论 3 已阅读

第一章

关注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建设

第一节

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时代转型

一、名称的改变预示着范型的转换。       

      改“教学大纲”为“课程标准”,标志着语文科课程与教学将实现时代转型。

      “课程标准”的新内涵:

1.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经过某一学段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

2.它是国家制定(在有些国家由地方制定)的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

3.它隐含着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课程)的开发者,即教师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

二、转型的三大前景

(一)语文课程形态的多元选择将逐渐成为现实。

      语文能力的形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具有半自然性。语文科的课程内容,大致可归纳为两组:第一组用“定篇”来统称;第二组用“语文知识”来统称。

      课程内容研制,课程论一般称“课程内容选择”。语文科的“学校语文知识”具有流动状和生产性的特点。流动状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语文课程目标的变动较为频繁,语文课程的学术研究发展迅猛。二是语文课程的生产性,即每个人都可以对“语文知识”提出自己的见解,都可能生产出某种“语文知识”;有更多的人为因素。

      语文教师太难当’,这是不少教师的呼声。难在哪里?难在无‘抓手’。《教学参考用书》以唯一正宗姿态盛行的这一语文课程形态,有许多不到位、不适当甚至不正确的课程内容。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标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因而事实上为具有动态形成性的语文课程具体形态的多元选择预留了广阔的空间。

(二)语文教材将可能呈现“多样化”的格局。

      语文教材的“多样化”大致有两类:一是基于不同课程形态的多样化。二是同一种课程形态,使用不同的“课程资源”,采用不同的教材编撰策略而形成的“多样化。

(三)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将率先迈步

      即使在“教教材”的僵化时代,语文教学内容也具有“生产”的本性。

      学生指望有幸遇到一个好教师才能学好语文的时代将逐渐成为过去;以参与课程研制、用教材教、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三大专业准则的语文教师,将整体成长为胜任语文教学的“好教师”。唯有如此,《标准》所预示的语文课程形态的多元性、语文教材形态的“多样化”才有意义,也才能够展示其意义。

三、现状及当前迫切的工作

      目前的改革突破口主要着力于两个方面:一是语文教材形态与《标准》分离,二是在语文教学方面强调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语文教材内容的变革,前提是有确定、正确、与目标相一致从而能够形成目标能力的语文课程内容。不幸的是,这种前提难以实现。

      当前最迫切的工作,可能应转到对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研制的注重上。


本文收录在
0评论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